聊天不看手机才能读好书

聊天不看手机才能读好书

现在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噪音和干扰,我们想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儿越来越不容易,尤其是静下心来读书这种事儿,越来越成了奢望。到底怎么才能专注眼下,怎么才能安静读书呢?最近,微信公众号新生大学发了篇文章,针对如何排除干扰、专注当下这个话题,谈了几个观点,听完也许你就能找到答案。

首先,文章认为“多线程” 工作其实是个坑。我们知道,很多人每天在各种工作之间来回穿梭,多线程工作应对自如,一天下来貌似做了很多事儿。但如果你有机会和这种人共事,你就会发现,你和他们讨论问题的时候,他们经常会在讨论过程中走神,甚至去做别的事儿。这时如果你继续讨论,你说的信息基本上就会被他遗漏掉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

这是因为用多线程的方式工作,是没法做到齐头并进的处理事情的,只能迅速地来回切换,然后通过自己的猜测和推理来填充刚才遗漏的信息。所以,多线程的工作方式,表面上会让人觉得自己同时做了很多事,其实那只是 “幻觉”,因为多线程工作要付出切换成本的代价。研究发现,当你做一项工作正进入状态的时候,如果被打断,要恢复到之前的工作状态平均需要 25 分钟。你看,这就跟炒股一样,散户频繁的换手交易,一般挣不到什么钱,还搭进去很多手续费。频繁切换任务,一般效率也高不到哪儿去,还会损失很多时间。切换得越多,无谓的损失就越大。

听到这,可能有的人会说,你说的那是一般人。我能力出众、适应性强,即便我付出了切换成本,也依然比那些只干一样工作的人效率高。事实真是这样吗? 

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,曾经针对多线程工作的人做过一项研究,检验他们是不是真的有过人之处。研究人员召集了两组志愿者,第一组人经常多线程工作,第二组人一次只做一件事。实验分别从注意力、记忆力和切换能力上,对两组人员进行了对比。结果非常出人意料,不论是注意力、记忆力还是在切换能力上,喜欢多线程工作的人都没有任何优势。

其实呢,我们的大脑是没办法同时处理多件事情的。卡耐基在《人性的优点》里曾经举过一个例子,他说:我们是不能同时想象自由女神像和今天早上吃过的早餐的。如果你尝试一下就会发现,你只能交替着想,但是不能同时想。当然了,并不是所有情况下,都不适合多线程工作。如果是不需要动脑子的机械化工作,我们就可以和脑力劳动同时进行,比如:边跑步边听英语。还有一种情况就是,我们被迫需要处理一些紧急事务,所以不得不来回切换工作内容。

所以你看,考虑到切换成本,如果没有特殊原因,我们最好不要自动把自己调到“多线程模式”。

既然大伙已经知道了多线程的坑,那回到开头的问题,我们怎么才能不受多线程工作的干扰,安静下来读一本书呢?文章说了三个解决方法。

第一,用块状的时间阅读顶层逻辑。所谓的顶层逻辑,就是书的标题、目录、每个章节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。早上是一天里最好的块状时间,如果能够早起一点,挤出半小时的时间来阅读,效率会非常高。而这么宝贵的时间一定要留给一本书的框架和逻辑,因为这其实是串联起整本书的骨架。如果不能一气呵成地理解到位,那相当于骨架被打断了,有再多额外的材料也衔接不上。

第二,用碎片时间补充底层说明。所谓的底层说明,主要包括每段的第一句和文章具体的内容。之前我们提到了,很多时候多线程工作完全是出于无奈,时间就是被硬生生地给打断了。既然这样,我们留给这些碎片时间的阅读材料就不要太消耗脑力,因为切换成本太大了。这时在已有书籍的逻辑框架下,我们就能根据自己的需要,在碎片时间把底层内容补充进来了。

第三,平时要锻炼自己的专注力。和其他能力一样,专注力也是可以通过练习提升的。最实用的训练方法是:从今天开始,认真听别人讲话。为什么呢?因为聊天的时候,我们总会时不时地瞄一眼手机,生怕错过什么重要的信息。你要认真听别人讲话,不光可以训练你的专注力,还能增加人们对你的好感和信任。因为在这个表达欲旺盛的年代,专注听人讲话本身就是一个稀缺的品质。锻炼出专注力,读书才不容易被干扰到。

以上就是如何在干扰环境下做到“专注”的一些办法,希望能帮到你。

本文源自:微信公众号“新生大学”(聊天不看手机人才能读好书 | “专注”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)音频稿:安迪讲述:杰克糖

Author: 我说吧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